•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逸夫 > 学校简介 > 正文
    学校简介
    http://www.esyf.net      来源:恩施市逸夫小学

    穿越岁月烟雨     再展老校风彩

    ——恩施市逸夫小学简介
     

    恩施市逸夫小学位于翠峰环拥、清江曲抱的恩施古城象牙山脚下,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历史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的百年老校。学校占地面积7010.46平方米(2015年为8632.2平方米 ),建筑面积197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414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3658平方米,教室3210平方米。1863年(清同治2年)时为“恩施县属麟溪书院”,自1903年(清光绪29年)始先后九次更名为:恩施县立高等小学堂(1903年)、恩施县立高等小学校(1911年、宣统3年)、恩施县立完全小学(1930年)、恩施县城关镇第一中心小学(1947年)、恩施县城关第一小学(1950年)、“东风”小学(文革时期)、恩施县施南镇第一小学(1978年)、恩施市和平街小学(1985年),1995年接受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40万港元馈赠,合资建起一栋教学大楼于1996竣工后更名为恩施市逸夫小学。其发展历程历经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可以说是恩施市现代教育的一个缩影。目前学校开设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00多人,在岗教职工81人,退休教师77人;小学高级教师46人,省、州、市骨干教师5人,湖北省书法教育名师1人,恩施名师5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17人,专科学历48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

    近年来,学校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积极筹资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设有红领巾电视台、多功能报告厅、舞蹈训练厅、乒乓球训练厅、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图书室、“班班通”工程、校园监控系统、广播系统、远程资源接收系统、校园网等,功能齐备,设施先进,学校现代化教学水平达到较先进水平;学校科学设计校园绿化,校园文化内涵丰富,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面貌一新;如今,走进逸夫小学,您会被花园式的校园环境以及春天般的气息所折服,展现在您眼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垂柳、滑梯、花坛、绿地、明窗、画廊、彩屏……更有一千八百多个蓬勃生命的欢歌笑语、朗朗书声,无不彰显着百年老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生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工把“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地起步”的办学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构建“学习的校园,快乐的校园,创造的校园,和谐的校园”落实到每一个教育教学行为之中。学校秉承“励志博学,厚德至善”之校训,以“教师发展学校,师生共同成长”为方略,致力建设“五大校园”:“平安校园”、“数字校园”、“生态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以“科研兴校”、“教研强师”为指针,积极探索校本研修模式,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丰富学校文化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探索出了以“推进校本研修,提速专业成长,成就教师职业追求;立足课堂根基,丰富教育内涵,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为目标的教育科研系列研究活动,通过专家讲坛、名师示范、互动论坛、课例研究、联片教研、教学开放、一课多轮、同课异构、网络教研、听课反思等系列活动,把教科研工作推向高潮,为学校内涵发展增加了无穷的动力。老师们参与活动积极踊跃,教研成果显著。近两年来,教师的教研论文有300余篇在国家、省、州、市发表或获奖,教师开发的专题网站《魅力恩施》、优质课、说课、示范课、研讨课等有100余项分获省、州、市奖;老师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资源《红色的记忆》发表在省教材出版中心《教材支撑网》,参与编写的《书法教程》在全省使用;有5人被评为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有4人被评为“恩施名师”。在课题研究上,学校开展的国家级课题《小学思想品德课改革的深化研究》和省级课题《发展信息技术教育 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研究》已顺利结题,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好评,并被评为省“优秀课题实验学校”;目前有中央电教馆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利用卫星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省级课题《阅读教学综合研究》等课题正在研究之中,另有11位教师个人课题正在实施阶段。

    学校注重精细化管理,以教学为中心,狠抓高效课堂建设,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致力打造“绿色校园”,突出“生命教育”,树立教育要关怀生命的思想;致力打造“书香校园”,崇尚校园读书风气,让书籍成为师生进步的阶梯;致力打造“数字校园”,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教育过程现代化;致力打造“人文校园”,以质量与特色为双翼,实现新的腾飞。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凸显特色,内容丰富多彩,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居同类学校领先水平。学校管理机制的高效运行,带来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丰收。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湖北省“巾帼文明岗”、“课题研究先进单位”、“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先进单位”、“湖北省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州级“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迎接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先进单位”、被市政府表彰为“承办州六运会金牌贡献奖”;多年被市政府表彰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及“文明单位”、恩施市“十星级文明学校”、“远程教育先进单位”、“后勤管理先进单位”、“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城镇教师支教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学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城乡共建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同时,学校把书法教育作为特色教育突破口,将“一笔一画练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融入学校工作全过程,通过“天天练、周周评、月月奖”的方式激励学生规规矩矩写字,以培养创新精神,感悟做人真谛。先后荣获“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湖北省“写字教育实验学校”、省“书法教育示范学校”、省“书法教育名校”、“写字教学先进单位”;“书画教育明星学校”。

    钩沉往古,期盼未来,逸夫小学从麟溪书院起步,在百余年前期十分困难的社会条件下,历尽坎坷,艰苦奋斗,创造出了不朽的业绩,无数没有留名的洁白素雅的粉笔人生汇构成了漫长而厚重的教育历史。她虽然在前百余年中一直处于府县首脑机关所在地,闹市繁华,文化氛围热烈,享有多种有形无形的优势。但随着20世纪末城区规模扩大,市政府迁离老城区后,虽有一种燕落别家的失落,还有逆水行舟的艰难,可现在的这所百年老校仍伴随着千岁的古城,尽职敬业,播绿植秀,耕耘未来,呵护着一片生机,正在向校园环境美、文化氛围浓、业务素质精、教学质量高,具有超前性、示范性、辐射性的现代化精品学校的目标奋进。

    厚重的文化底蕴孕育灿烂的文明之花,百余载文化积淀,拼却心血千万点,换得新绿百千重。“创一流学校、做一流教师、育一流学生”,将是逸夫人始终不渝的追求。逸夫人会继续弘扬百年老校的优良办学传统,继续追求“以人为本,科研强校,整体推进,和谐发展”,让跨世纪的百年老校焕发出新的活力。

                                                                                                                                                                              学校机构沿革

     翠峰环拥、清江曲抱的恩施古城,公元574年,北周王朝在此建立州级地方行政后始名施州。其前的沙渠、乌飞等县的治所或是再次,或在山间云深不知处,渺然隐约史未见载。又经千余年的兴废更替至1782年(清雍正六年),废施州卫置施县,次年更名恩施县,辖区同卫,实乃县行卫职。1735年,改土归流,设施南府,自此府(州)县治所同处一城。

    “恩施自唐宋皆有学”,明及清初为卫儒学。雍正六年置县后名恩施县儒学,直至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施南府儒学在象牙山建立,周边新设各县学子回各县就读,方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恩施县学。到此也才有府县两级官办儒学同立于施南古城。此时也正是改土归流后恩施封建儒学的昌盛期。自同治元年恩施同中绕应祺、尹克墨、崔德章三名举人后便渐渐淡化,到光绪中期时便名存实亡,退出了历史舞台。

    传统的封建儒学,只有大学小学之分,地处闭塞之区的恩施县学当是小学之类无疑,但也时有高档次、高品位的授师亦能育出举人、进士级别的人才,此又非“小学”教育的概念所难以框涵的史实。

    风光了千余年的传统封建儒学,演绎进化为清代末期的“新式教育”,其承前启后的过度载体便是书院。

    恩施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前几个社会形态进化的滞后,其教育与发达的中原地带相比也相对滞后,到土改归流时即中国封建大厦行将坍塌之际,恩施地带的封建儒学方如山寺桃花始盛开,不几便随大势而消谢。同样的原因,恩施书院姗姗来迟的出场,便自在情理之中了。原则的说,恩施没有原始意义的“书院”,一开始即为官办儒学的辅助教育机构,清嘉庆年间府属南郡书院建立,至1863年(同治二年)时恩施县属麟溪书院方才建立。

    时任知县许光曙是位颇受世人景仰、极为关心教育的官员,见儒学日渐空疏腐化,周边临县都各自有自己的书院,唯恩施县学子皆附读于府属南郡书院,深感有损颜面,自责“实为有司之修也”。于是,广劝县绅民众捐资筹款,官民合力在古城西门之外金花桥南,麒麟溪畔建立起州内致为有名的麟溪书院。讲堂斋舍、考屋书楼,傍水依山,云烟树竹,设备齐全、学产丰厚,仅学田出租便可收租谷三万余斤,唯咸丰县蔚文书院可与比肩。

    麟溪书院起步之时,大清帝国国门早已被洋炮轰开,诸多有识之士寻求强国之道,正值洋务派推行洋务新政,在京城建立京师同文馆,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起步之际。洋务派着力改革各级书院,推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主张,变通科考内容,改置科技课艺,西方自然科学在书院这个特殊领域与封建传统文化接轨,书院开始向近代学校过渡。这一系列举措,地处闭塞的麟溪书院均有所应,对此,时有新旧毁誉之争,南郡书院方士荣等固守经世之学者极言“西学不足以经世之蕴”,从他们所辑录的《南郡书院算学课艺》的序言中可见其攻讦之激烈。

    洋务派失势后,康梁等维新派将教育变革的目标提到新的高度:废科举、兴学堂。光绪帝于1898年、1901年两次诏谕全国,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麟溪书院这一教育实体历经了40年不断变革后,与1903年奉召更名为“恩施县立高等小学堂”,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1903-1911(清光绪二十九年---宣统三年)的近十年中恩施小学教育快速发展,打破了前四十年书院一所独自施教的现状。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统计,府县官私小学堂(含民办合办小学)共31所,学生932人,当时规模最大的两所,自然是县立高等小学堂,有学生58名;府属高出两等小学堂,即绕应祺遗孀王夫人所办的私立春山小学堂,学生87人。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恩施反正,和平进入民国时期,恩施县立小学堂改名恩施县立高等小学校。旋因袁氏逆行称帝,导致兵连祸结,给教育带来惨重的损失,多数学校停办,县立高等小学校被占作兵营,县后五次搬迁,屡迁屡占,现状难维,无从发展。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后,学校开始恢复。1930年县立高等小学校扩大更名为恩施县立完全小学,全县另有初级小学22所,其中城区5所,全县学生仍不足千名。其后至1937年推行4年制义务教育,乡镇、城区教育都略有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恩施成为湖北的临时省会,州城及县教育获得空前的发展,成为湖北教育的示范区。1945年是县境内有乡中心学校32所,保国民学校300余所,学生16000余人(含境外迁入者)。城区更是学校林立,仅省会小学校便是16所(5所在乡镇)。除校舍异常简陋之外,其教学设备、师资水平、教学艺术都令山城少见世面的教师耳目一新。县里完全小学主从喧宾,学亦有得,在愤怒的抗日声浪之中似无冷落之感。

    日寇投降后省属学校源源东归,县立完小学的重点位置方再度凸现出来。1946年,七师(恩施地区师范、湖北民院的前身)附小从利川岩洞寺迁舞阳坝邓家湾,各方条件与县立完小互为伯仲,两校成为几十年教育竞技的主要伙伴。

    1947年县立完全小学更名为恩施县城关镇第一中心小学。1949年恩施解放前夕,曾短时间人散课停。1950年春复校时名恩施县城关第一小学(城区同时有县属公办小学5所、地属公办一所、私立小学三所)。文革期间名“东风”小学。1978年名施南镇第一小学。1985年城区小学均以所在街道命名,名和平街小学。1995年接受香港著名商董邵逸夫40万港元的馈赠,合资建起一栋教学大楼,1996年竣工,而更名为逸夫小学以资纪念。该校现有规模24个班次,1783名学生,71名教职工,是恩施市较大型学校之一。

     

    学校名称

    成立年份

    校 长

    教职工

    人数

    班次

    学生数

    校 址

    备    注

    高等小学堂

    1903年

    周焕

    8

    2

    105

    书院

    麟溪书院更名堂长

    高等小学堂

    1910-1929

    姚承

    7

    3

    88

    文庙

     

    高等小学堂

    1911-1929

    刘岘翱

    7

    3

    88

    文庙

     

    高等小学堂

    1911-1930

    周朝熙

    7

    3

    88

    文庙

     

    高等小学堂

    1911-1931

    赖文楷

    1

    3

    88

    文庙

     

    高等小学堂

    1911-1932

    杨代延

    27

    2

    56

    文庙

    期间停课两年、

    高等小学堂

    1911-1933

    高秉钧

    27

    2

    56

    县城隍庙

     

    县立完全小学

    1930

    高秉钧

    21

    12

    500

    县城隍庙

     

    县立第一小学

    1935年

    郑子阳

    14

    9

    300

    县城隍庙

     

    县立第一小学

    1936-1946

    梁亨甲

    41

    12

    500

    县城隍庙

     

    县立第一小学

    1936-1946

    廖生明

    41

    12

    500

    县城隍庙

     

    县立第一小学

    1936-1946

    陈一之

    41

    12

    500

    县城隍庙

     

    县立第一小学

    1936-1946

    向兴甫

    41

    12

    500

    县城隍庙

     

    县立第一小学

    1946-1947

    沈巩华

    18

    12

    560

    府衙

    本部:原市委大院   分部:洗马池

    城关镇第一中心小学

    1947.4-1950.2

    董羽阶

    18

    12

    560

    府衙

    本部:原市委大院   分部:洗马池

    第一小学

    1950.3-1952

    沈巩华

    30

    14

    630

    公园街

    原市委大院

    城关一小

    1952-1956.7

    陈沛书

    30

    14

    630

    五通庙

    现址

    城关一小

    1956.8-1959.9

    敖盛德

    11

    12

    630

    现址

     

    城关一小

    1959.9-1960.9

    邓开玉

    11

    12

    630

    现址

     

    城关一小

    1960.9-1961.2

    陈学元

    11

    12

    630

    现址

     

    城关一小

    1961.2-1964.9

    王孝明

    11

    12

    630

    现址

     

    城关一小

    1964秋-1966.10

    陈维新

    40

    16

    1000

    现址

     

    城关一小

    1966.11-1968.12

    向必铎

    40

    16

    1000

    现址

     

    城关一小

    1969.1-1974

    曾茂祥

    11

    16

    800

    现址

     

    东风小学

    1974.1-1975.8

    谭梅华

    45

    16

    778

    现址

     

    东风小学

    1975.9-1978.1

    燕崇秀

    45

    16

    778

    现址

     

    施南镇一小

    1978.2-1987.5

    何文玉

    45

    16

    800

    现址

     

    和平街小学

    1987.5-1987.9

    郑兴才

    45

    16

    800

    现址

     

    和平街小学

    1987.9-1993.9

    卢正英

    58

    17

    992

    现址

     

    和平街小学

    1993.9-1997.4

    李文寰

    73

    21

    1137

    现址

    1997年更名为逸夫小学

    逸夫小学

    1998.2-2001.7

    谭立亚

    73

    21

    1137

    现址

     

    逸夫小学

    2001.8-2003.10

    田祥珍

    55

    24

    1287

    现址

    常务副校长

    逸夫小学

    2003.10-2004.9

    方毅

    63

    24

    1398

    现址

    副校长 主持工作

    逸夫小学

    2004.9-2008.8

    袁敏

    73

    26

    1454

    现址

     

    逸夫小学

    2008.9-2009.4

    蔡伟

    76

    26

    1622

    现址

     

    逸夫小学

    2009.4-2009.8

    张秉旺

    76

    26

    1622

    现址

    副校长主持工作

    逸夫小学

    2009.9-

    张秉旺

    76

    26

    1592

    现址

    2014.9为24个班,学生数为1783人,教师为73人。